科普文章:秋悲与秋兴 ——从文学作品谈情志养生

发布者:中医药发布时间:2023-09-01浏览次数:10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笔下,美丽聪慧而又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霖滴落竹梢,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秋窗风雨夕》。

秋天,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仿佛成了伤情绪的代表。不过这也并非空穴来风人本与自然相应,随着立秋后夜晚渐长,草木凋落,场场秋雨携阵阵寒意降临,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往往心态也开始低落。在中医理论中,秋属金,西方敛降肃杀之气,在五脏中对应肺,主的情志正是“悲”。对于林黛玉这样原有肺疾的病人,悲哀的情绪更有雪上加霜的危害。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陈晓旭饰演林黛玉

秋悲不仅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也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医学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称作季节性情感障碍或季节性情绪失调,简称SAD,正是多发于秋冬季,可见古今中外对疾病的认知都有一定相通之处。一项初步调查显示,约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时发作加重;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产生部分抑郁情绪。临床实验也表明,季节和光照可以影响体内褪黑素分泌,导致5-羟色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对情绪产生影响。比如,女性对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反应较男性敏感,可能就是导致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女性较男性为多的生理原因之一。

对秋悲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中医理论的“三因制宜”原则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首先,我们顺应于”。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地改变季节和气候,但秋天不是只有萧瑟的秋风秋雨,也有晴空朗日、收获满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来接触大自然。有条件的话可登高临水,看看疏朗的蓝天白云,体验一下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杜甫的“秋兴坐氛氲”,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让积极乐观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我们立足于”。就是营造良好的周围环境,在家庭和社会上寻找稳固的支撑点。比如和家人好友聚会谈心、定下某一目标开始努力,让生活既充实又有规律,把不必要的纷扰抛在脑后。这对于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心慌烦躁等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最重要的,我们要围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塑造身心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医情志学认为,以情胜情,“喜”能克“悲”。在调补原则上,秋季养生以“润燥”为主,建议适当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和高品质肉类,尤其是保证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如果是血糖正常的健康年轻人,在情绪特别低落时,适量吃一些甜食也是可以的。我们也可以根据中医脏腑之间的联系,配合应用补心、健脾、疏肝等方法,通过理气和血、定志宁神来缓解秋悲。药食两用的菊花、玫瑰、莲子、枸杞、百合等,都是秋季养生食疗的主要材料,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酌情采用。同时,一定要注意治疗原有的基础性疾病,特别是肺、心系统的疾患,以应对冬季的来临。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总结说“秋三月,此谓容平”,重在“使志安宁”和“收敛神气”,以达到“养收之道”。我们当从传统文化和医学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化“秋悲”为“秋兴”,更健康的身心面对生活。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张苇航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