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芸教授复旦大学讲座:《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理——中和思想》

发布者:中医药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次数:35

20211015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高晞教授主持,由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老先生讲座《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理——中和思想》。该讲座为高晞教授主讲的通识核心课程“医学的社会文化史”的课程拓展讲座。

严教授讲到:2008年,我们的团队便开始研究“传统哲学视域下中和的思想”这个课题,到2012年拿下了国家社科的重点课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四本研究专著。

第一本是“三才思想”,总结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才是天、地、人,中医不是单纯看一个人,中医是在天地宇宙的整体背景中观察一个人的生命迹象,这一理念始于先秦诸子百家,如中医的发源之作《内经》便蕴含了天地人的整体思想。

第二本是“变易思想”,所谓“变易”即《易经》之变易。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变易是有规律的,变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比如一个人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直到晚上睡觉,他一天的阴阳气血都在变化。变易思想是先秦哲学对中医的重要的影响。

第三本就是本次讲座的中心“中和思想”。所谓中和思想,通俗地来讲,便是研究两个事物——比如人与人、水与盐,两个个体或两种物质之间互相接触、介入时的最佳状态。先秦哲人认为,事物之间的交互与碰撞,要在“和”的状态之下进行,即“中和”。

第四本是探讨意象思维,即“藏之于内,形之于外”。通过外在的表象推理内在的变化。中医对五脏有两种叫法,一种叫脏腑,另外一个叫法叫脏象,就是从外在观察脏腑器官的状态,就是脏象。从外在表象来观察脏,就叫意象思维。这四本书便是中医文化中比较重要的四个方面。

本次讲座跟大家介绍的是“中和”思想。和之道是重要的哲学原理,是思想原则,是价值观。“和”的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原理,它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最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提到“和实生物”,《诗经》提出“和乐且孺”,快乐且和睦。《尚书》提出“庶政惟和”,要治理国家、百姓、百官,重要的就是要依照“和”的法则。“燮和天下”,要使天下太平,就要各方面都协调好。所以到《资治通鉴》、《宋史》,古人就提出“本中和而立政”,再到今天提出“和谐社会”,都是跟“中和”思想相关。中和思想渗透到中国的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国人的生活,同时也影响到我们中医学。“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和”是中医学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讲座结束后回答了多名复旦同学的提问。最后高晞教授总结说:严教授个人学养的丰富、深邃、博大,彻底打破了我们对中医传统保守的印象。他对中医学现状的反思、批判和展望,是严谨的科学精神的表现,也是对这门学科的爱得深沉的表现,他这番话给了学生以爱护、希望和未来。我相信严老师的演讲会使我们对中医会有重新的认识,也对中医的未来有新的期待。当然希望有同学能够用现代科学和现代思维研究中医,因为中医从来不是一个传统的学说,它永远是走在学科的最前沿。来源:复旦通识教育